close

從小恬恬開始學講話時,就常常會發音不標準,也就是大人們說的臭聆呆。但小孩的牙牙學語,本就不是一下到位,所以我也常不以為意。

但恬恬慢慢長大後,這臭聆呆的情況卻一直沒有改善,講話速度又快的她,常常有講同學沒有懂。在學校老師每周一都會請小朋友分享周末活動,老師說恬恬常常都講的非常的認真,但小朋友們甚至是老師們,常常聽不懂她表達的東西到底是什麼。這下事情可非同小可了,若是一直沒有改善,可能會影響到恬恬的人際關係與社交情況。幼兒園老師也建議,四足歲的小朋友可以去給醫生檢查看看,看是否有口腔結構問題。於是展開了語言治療的活動。

當老師也認為應該要看醫生開始,我就上網爬文看看這類的檢查與治療到底應該要如何進行。首先,到底應該是要看哪一科?是耳鼻喉科?還是復健科?在未爬文前,我直覺認為應該是耳鼻喉科,因為是跟發音有關,口腔結構,所以應該是耳鼻喉比較相關。但爬文後發現,小朋友的發音問題,其實應該是先找兒童復健科。先讓復健科醫生檢查看看是哪一類的問題,醫生會在安排相關轉診或治療。

我們掛了台大醫院的李立榕醫師,網路上對李醫師的評價多是人超好,親切耐心,又有同理心,讓我們對去看診多了點安心。其實家長們都很怕遇到沒耐心的醫生,排隊看診排了老半天,但進門診後,醫生也沒仔細檢查,隨意聽聽看看就結束了。遇到這樣的情況,只能很無奈,想轉診也不容易阿。

第一次看診,李醫生很有耐心的聽我說明情況,再來,就開始與恬恬對話,對話的過程中,詳細聽她哪些音有問題。之後,再檢查她的口腔結構,與舌頭的靈活度。並且安排後續的聽力檢查。醫生表示,若是因為聽力造成的發音問題,沒先治療聽力,是沒辦法改善的。所以一定要先排除掉其他的可能因素,再來調整。這些檢查都完成後,醫生說恬恬的口腔結構沒問題,舌繫帶也沒問題,聽力也沒問題。發音問題就以語言治療的方式進行。會發音不標準到底是什麼因素造成的,在醫學上也沒有標準答案,至少我們排除掉了一些原因,慢慢治療,應該會有效果。

從第一次看診到第一次排上語言治療課,整整等了一個月。第一次到台大兒童復健的地方,看到很多正努力學走學爬的小朋友,每個小朋友的狀況都不太一樣,但相同的是他們都無法像正常的小朋有一樣,在該會坐的時候會坐,在該會走的時候會走,心情頗為沉重。也很敬佩那些家長們,這些孩子需要很有耐心與愛心的照顧,不是一般的辛苦,而承受的壓力,也不是容易想像的。看到這些場景,只能再度抱持著感恩的心,謝謝老天爺賜給我一對健康的孩子。或許他們不完美,但健健康康真的是爸爸媽媽最深最大的期待。

第一次上課,語言治療師吳老師就先以對話的方式,跟恬恬聊聊天。找出發音比較不正確的幾個音。ㄎ、ㄍ、ㄗ、ㄘ、ㄢ、ㄤ、ㄞ等,是老師特別註記不清楚的音。並拿出一張ㄎ的學習單,讓恬恬開始一個名詞一個名詞的開始跟著念。老師會用比較誇張的嘴型來強調,除了教小孩念,也是在教家長回家怎麼教小孩念。老師說,發音是一種習慣,常常講就會習慣,就會講出對的音。所以在家練習很重要,也很必要。一周上一次語言治療的課程,是沒辦法改變發音問題的,一定要多練習,效果才可以顯見。

從此,我們展開每周一次的語言課程,為期半年。這半年來,恬恬有蠻多進步的,之前發不出來的音,已經都可以講出來。吳老師說,放慢速度講話,就可以多注意到發音的標準度,復健已經可以不用再去,但在家還是要持續練習,把正確的音當成習慣,也要我們在聽到不正確音時,馬上糾正。發音是習慣,是習慣阿!

    後記:我常在想,恬恬講不清楚是不是因為爸爸發音也不標準造成的。但去做了語言治療,了解到發音是講話的習慣問題後,覺得應該是自己太輕忽他的臭聆呆所致。長輩們常說,這長大了就自己會好了,所以恬恬講,我聽的懂,就沒有特別去糾正他的音。想說常常糾正他講話,會不會也打斷了他說話的興致,不願跟我們分享他的心情了。但到頭來,我們還是得花點心思去修正他說話的習慣。教育這事兒,也是不經一事,不長一智阿!

arrow
arrow

    juju4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